十六铺│独董突然辞职,这口锅就非得上市公司背吗?
权威、深度、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
本周,独董仍然占据资本市场热词C位。上周,近30家A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宣布辞职。这场突如其来的独董离职潮被认为与此前“康美案”中5名离任或在任独立董事被判合计赔偿金额最高约3.69亿元有关。
顺着这个思路,各路看官不免对出现独董辞职的上市公司带上了有色眼镜,发出意味深长的啧啧声。本周,某上市公司独董辞职更是招致控股股东勃然大怒,董事长更是作出了“是可忍孰不可忍”这样最后通牒式的发言。
坦率地说,把独董辞职和上市公司信披质量单线条地联系起来,这逻辑就好比是某些街头辩论中常见的质问:“为什么别人没事就你有事?”乍听之下好像很有说服力,是啊,为什么就你有事呢?是不是真有点啥事?然而,别人没事的原因可能是时辰未到,“我”有事的原因可能是水星逆行,怎么能一概而论呢?难怪受到当头一棒的当事人血压升高,气急攻心,说出类似“保证不发生有意财务造假行为”这样创新汉语表达方式的句子。
那么,近30个独董一周内辞职仅仅是一个像30片树叶被一阵风吹落后恰好严丝合缝地盖在一起一样,单纯的、不值一提的偶然事件吗?这未免也有点睁着眼睛说瞎话了。
独董集体辞职,可能什么问题都没有,有问题也未必是上市公司,更有可能是独董。
打个比方。有这么一个孩子,在家开惯了电动法拉利(大人一手可以抬下楼的那种),一不小心上了一辆电动特斯拉(真的那种),发动给电走起!在自动驾驶的辅助下走了几百米啥都没撞。突然,这孩子明白事儿了。他发现这是一辆真车,他其实搞不定。于是他奇迹般地把车停了下来,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连滚带爬地下了车。有问题的是特斯拉吗?不是,有问题的是这个孩子:他不该上这辆车。而下车,只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。
在A股市场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独董。一种就像刘姝威老师,拿着一份自己根本看不上的津贴,干着合规总监的活;一种则是每次都把名字签在该签的地方,等着一笔不菲的茶钱打到该打的账户上。当规则无法让权利和义务对等时,前者理想主义式的责任感往往是稀有物种,而后者理性利己的选择才更加顺理成章。
但规则是会变的,它会不断完善、进步。当后者发现,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已经远远超过自己预期,没有准备好担当这份责任的人,无论是因为缺乏意愿还是缺乏能力,自然会选择及时撤退,这对他本人,对上市公司,对投资者和整个市场而言,才是负责的选择。
好的制度理应能自动引导好的生态形成,走掉一批不愿做独董的独董,换上一批愿意做独董的独董,造就一批欢迎真正独董履职的上市公司,这场独董集体“跳车”的笑剧也就值回票价了。
校对:孙洁华
图编:赵雁旎
制作:何永欣
责编:赵唯佳
签发:潘林青
往期回顾 |
十六铺│元宇宙,还是二宇宙,以及在这样的宇宙中该买什么股票?
版权声明
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、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,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微信热线:王老师 021-38967805;版权合作:范老师 021-38967792。
好看,你就点一下!